石油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常常發生泄漏,泄漏可導致火災、爆炸、中毒窒息等生產安全事故,給企業安全生產和長周期平穩運行帶來了極大的管理風險,并對企業員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。一旦發生泄漏事故,應該如何處置呢?
一、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
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主要取決于化學品的物理狀態,不同形態的危險化學品在生產、儲存以及運輸等環節中所表現出來的泄漏特點有明顯差異。具體如下所示。
1)氣態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
由于氣態物質所固有的特征,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泄漏特點,如表1所示。
表1 氣態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
2)液態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
液態物質具備流動性,尤其對于易燃易爆液體、毒性液體、腐蝕性液體等危害等級較高的液體,在發生泄漏時危害性較高,泄漏處置的難度也相應較大。此類化學品的泄漏特點如表2所示。
表2 液態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
3)固態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
固態危險化學品主要有易燃固體、自反應物質、遇水反應物質等類別化學品。較之氣體以及液體,固態危險化學品在泄漏時危險性相對小一些,然而依舊需慎重對待。常見的泄漏特點如表3所示。
表3 固態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
二、危險化學品泄漏的原因
危險化學品發生泄漏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。常規情況下,引發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點,如圖1所示。
圖1 危險化學品泄漏的原因
在上述的幾個引發泄漏的原因之中,后三個所占比例較大。同時,引發泄漏事故的環節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以及運輸環節。
三、危險化學品泄漏的處置程序
危險化學品泄漏的處置,應堅持以下原則:首先應保證應急人員安全,救人為先,堅持以人為本原則;其次是災情控制和財產保護;最終是注重災后處理和廢棄物處置,防止二次污染。
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,對泄漏事故的現場進行合理應急處置,常規的處置程序如圖2所示:
圖2 危險化學品泄漏的常規處置程序
1)初始評估
在到達泄漏事故現場后,首先應初步了解現場情況。包括事故范圍和泄漏擴散的潛在可能性,清楚人員傷亡情況,以及確定是否需要外界援助。
其次要迅速了解泄漏物的基本情況。對已知物質,通過sds(msds)了解其理化性質、毒性、燃爆性、腐蝕性、個體防護、泄漏處置、傷員救護等信息;對未知物質,利用檢測儀器現場探測或通過泄漏物性狀、受傷人員癥狀等信息加以辨識。同時初步了解泄漏情況,,確定泄漏點的位置、泄漏源的周邊環境,確認是否已有泄漏物質進入大氣、附近水源、下水道等場所。
2)劃分區域
劃分區域的目的在于合理地進行泄漏處置程序,在初步評估后,對現場進行管制,圍繞泄漏點將泄漏現場劃分為3個區域(泄漏污染區、洗消除污區、應急支援區)。從而確定人員疏散范圍,組織與應急無關人員的緊急撤離,同時避免二次污染,便于快速制定進一步泄漏應急處置方案。
3)搶險救援
該環節主要分為兩個部分:一是人員救援,二是控制泄漏。作為危險化學品泄漏處置程序中的核心環節,搶險救援顯得尤為關鍵。在本文中也將側重講述這一部分。
在泄漏處置過程中,應急人員一般在第一時間即深入現場作業,因此個體防護設備的配備和選擇顯得格外重要。應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危險性、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以及應急人員所承擔的具體任務來綜合評估,最終選定合適的個體防護裝備,確保整個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人員的自身安全。
我國目前關于個體防護裝備配置的要求主要參考的是gb/t 11651-2008。而針對化學品泄漏處置環節,美國nfpa 471標準則對個體防護裝備的選擇給出了明確指導。具體如表4所示。
表4 個體防護裝備配置分級標準
值得注意的是,在現場情況不明或者危險化學品危險特性不明確的情況下,應選擇最高級別的防護裝備,確保萬無一失。另外,個體防護裝備在使用之前,一定要確保其處于正常功能狀態,使用完畢要進行及時保養和維護。
而控制泄漏主要是為了緩解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后果。一般分為兩個基本方法,分別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。
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幾種縮小溢出、泄漏等事件范圍的方法和程序,具體參見表5;化學方法則指的是用化學藥劑處理泄漏出來的危險化學品,具體參見表6。
表5 控制泄漏的常見物理方法
表6 控制泄漏的常見化學方法
應急人員在控制泄漏環節,應根據危險化學品的特性針對性采取合適的物理方法和(或)化學方法對泄漏物質進行控制。然而,應始終將人員安全放在首位。
4)災后處置
當泄漏事故處理結束后,應急人員和裝備應該在洗消除污區經過徹底洗消后,才能離開;消防和洗消廢水要回收并處理,然后排入廢水系統;各種受污染的廢棄物要由專業人員或機構處理。
總結
我們為大家普及了危險化學品的泄漏特點,分析了危險化學品的泄漏原因,并側重為大家講解了危險化學品的泄漏處置程序。
然而對于任何事故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防患于未然,因此不管是企業還是監管部門都應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重視,制定完善的危險化學品管理體系和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,將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安全落實到具體的崗位和負責人身上,并做好安全管理宣傳及培訓,進而避免造成泄漏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