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(記者 陳靜)上海是亞洲最早集中治理污水的城市之一。記者2日獲悉,歷經百年發展,上海形成污水系統六大片區的主要格局,43座污水處理廠,日處理能力達1020.75萬噸。迄今為止,上海已建成2.8萬余公里排水管道、1525座排水泵站、366個排水系統,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,水安全保障基礎牢固。
記者當日了解到,近年來,上海將“海綿城市““韌性城市”理念納入排水行業管理,確立了綠色源頭削峰、灰色過程蓄排、藍色末端消納、管理提質增效,“藍綠灰管”多措并舉的雨水治理路徑。
上海市水務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史家明對記者表示,上海城市污水治理成就顯著,城市防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,水安全保障基礎持續筑牢。史家明希望,上海要積極適應智慧城市建設要求,在上海排水設施“一碼通”、運行調度“一網通”、排水模型“一鍵通”上取得新進展,以數字化轉型賦能排水高效能治理。
據悉,目前,上海加強排水設施運行狀態監測,構建覆蓋全市排水全過程的實時感知采集系統,努力實現排水系統“全流程、全要素、全過程”的管控。同時,相關機構正有序實現排水設施“建、管、養、監、檢”等具體應用場景接入,實現面廣量大點分散的排水設施底賬清、數據準、動態新,實現“基于現場場景”的數字化轉型,推動城市排水運維智能化、專業化、高效化;此外,上海還加強排水基礎設施模型建設、排水系統實時控制仿真模擬、運行調度智能決策分析、排水設施健康評估等技術的研究與應用,賦能排水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管理。與此同時,上海還推動開展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碳排放測算,降低污水處理設施能耗,優化碳排放管理。
據了解,上海開埠后,1862年起,英租界先從當時的中區開始進行規劃和建設雨水管道。1923年,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和人口的不斷集聚,城市污染不斷加劇,基礎設施不堪重負,嚴重影響了民眾健康與生活。從1923年到1927年,北區、東區和西區污水處理廠相繼建成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1952年,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全部采用國產設備的污水處理廠——曹楊污水處理廠建成。隨著改革開放,上海排水系統建設力度不斷加大, 治理蘇州河污染成為大規模水環境整治工作的起點。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是20世紀中國最大的環保工程之一,其中的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。
在采訪中,記者走進具有百年歷史的城投水務東區污水處理廠。這里正在舉行上海“百年排水”成就展。東區污水處理廠始建于1923年,如今這座香樟樹下光影交織的百年老廠,是中國首批建造的污水廠中唯一保留下來、工藝流程完整、構筑物完好的污水廠。
據悉,建廠時,東區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規模為1.7萬噸/日,歷經5次擴建,其最高處理規模達到3.4萬噸/日。2019年8月,東區污水處理廠停止運行。作為重要的文化資源、工業遺產,東區污水廠雖停運卻以永續保護、活化利用、科技創新等舉措,推進功能轉型。如今,東區污水廠已被建設成一個綜合園區,內設“歷史館”“時間廊”“未來館”,成為全面展現排水、污水處理發展歷程的生態展示館、排水行業的“博物館”、教育培訓的“新課堂”、前沿創新的“試驗田”、行業交流的“新地標”。
在“百年排水”成就展中,沿著廠內參觀路線,記者跟著工作人員,用腳丈量、用耳聆聽、用心感受。據悉,未來,城投水務東區污水處理廠將立足“百年園區、無廢園區、零碳園區、海綿園區、生態園區、智慧園區”理念,建設排水百年工藝展示基地、無廢示范引領區域,打造零碳排放負碳引領新方式、探索海綿城市建設新試點,成為綠色生態共享空間和數字水務智能運維空間等,成為綠色低碳理念的實踐基地,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,為建成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態之城砥礪前行。
(文章來源:中國新聞網)
更多精彩資訊,可關注第十三屆上海國際泵管閥展覽會(簡稱:“上海國際泵閥展”),作為全國最大的泵管閥展會,每年匯聚全球最新的泵閥產品、技術和解決方案,集中展示泵、閥門、智能供水設備、排水設備、管道/管接件、執行機構、泵管閥配套產品、電機、風機、壓縮機等系列產品。深耕行業十三載,2025上海國際泵閥展規模將達6萬平米,吸引1,200+品牌展商,展示超3萬件產品,吸引55,000多名來自經銷代理商、化工/食品/制藥/紡織/電力等工業終端用戶、建筑/市政設計院、自來水公司/水務集團/污水廠以及工程公司/施工單位等領域的專業觀眾到場參觀采購。上海國際泵閥展聯動世環會多個系列展,橫跨市政、工業、節能、民用等領域,加強行業內的交流與合作,共同推動泵管閥行業的的進步與發展。
此網站新聞內容及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,僅供讀者參考,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或冒犯,請聯系刪除,聯系電話:021 3323 1300